欢迎访问秦皇岛纵横山海运动生活网
客服热线: -

秦皇岛纵横山海运动生活网

路跑 慢跑 慢跑教学 8837创始人网站 超百毅健跑 超百毅挑战赛 超百毅接力赛 青春长城 路跑 健走 户外 运动 慢跑公益课 衣谷暖流 纵横山海 飞夺泸定桥 清风店围歼战 三所里阻击站 团队毅行

2023超百毅挑战赛

距离2024-09-21还剩

现货发售纯正留守营大米\西河南朝鲜族村好大米-协会理事陈继东精心培育出品,送货需加运费 [复制链接]

已售:13
销售价
¥300
免费
会员价
积分详情
交易成功,送10积分
款式选择
  • 编织袋普通原种米50斤
  • 编织袋普通原种米20斤
规格
  • 西河南原种米
购买数量
-
+ (库存: 1980
商家提醒
西河南朝鲜族村原种大米(原抚宁留守营大米),领取地址(凭订单): 雅韵缘茶坊(西港路华悦城底商,电话13013266072,送货需加运费
 
我要购买 加入购物车

商品描述

纯正留守营好大米,西河南朝鲜族村好大米-原种米,纵横山海理事继东东奎农场出品(原价8元/斤,现会员促销价格6元/斤),现货发售。

领取地址(凭订单):
雅韵缘茶坊(西港路华悦城底商,电话13013266072)。

送货需加运费
取货地点征集中......

西河南朝鲜族小学盛装迎接毅行者、志愿者

静静流淌的洋河水,抚育了西河南这个美丽的乡村还有香喷喷的西河南大米(抚宁留守营大米)


站在西河南村二百亩的水稻田前,陈继东自豪介绍:“这是我们的原种米。”
出生于西河南村、成年后又在城市奔波多年,在人到中年之际,陈继东选择了回到家乡,完成自己心中的梦想。

“秦皇岛应该有属于自己品牌的优质大米,那就是曾经名噪一时的留守营大米,留守营大米,人们只要吃过就不能忘记那个米香味,而我要让它们重回到人们的餐桌上。”

家乡的米香味,对于陈继东来说,就是他遥远而不能忘却的乡愁。而留住这个乡愁,是这个历经人世沧桑的汉子的终极梦想。

难忘小时候的米香味

从小在西河南村长大,又去技桥学习机械,后来自修本科学历,进入到中阿化肥公司的销售团队,成为“金牌销售员”,随后又面临单位解体,离职创业,陈继东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中,颇多坎坷与曲折。

对于他重回土地,变成农民,多数人都不理解,多年来的销售经历,经商生涯,让他变得能说会道,头脑灵活,早已经与城市融为一体,现在又要 “重吃二遍苦”,是为了什么?

陈继东说,是源于小时候就听到的一个传说。西河南,他的故乡,出过“贡米”。
贡米,就是朝廷上贡吃的精品专用米。隶属于留守营镇的西河南村,其生产的大米曾经全国闻名,被称为“留守营大米”。

西河南村有种植水稻的传统

全盛时期,抚宁县曾有过二十多万亩水稻田,遍地水稻,大米产量惊人,其中最著名的“留守营大米”,曾经远销京津冀,甚至出口至国外,在当时,提起留守营大米,就是名优特优的保证。

陈继东查过县志,三百多年前,抚宁留守营大米就已经非常有名了,因为当地处于沿海温带性季风气候,土壤有盐碱性,特别适合种植水稻,自古以来,人们在这片土地上辛苦耕作,培育了优质的抚宁大米,也给后人留下了一笔财富,贡米之说,也由此而来。

留守营大名甚至都传到了国外。据记载,1953年,韩国还曾经派人来西河南村种植水稻,进行学习观摩,并有一部分人留在这里种植水稻。

陈继东说他是从小吃留守营大米长大的。

“用我们家的大米熬粥,一揭锅,粥上面漂着一层米油,满屋飘香。”
但成年以后,他却发现自己很久没有吃过当年香飘满屋的大米了。

近年来,因为水源污染严重,劳动力的减少,再加上种植业辛苦又不赚钱,种植水稻从一时的兴盛转至低谷,曾经名震一时的“留守营大米”,似乎渐渐走向低落。

陈继东难忘一件事,有一次他给朋友家送大米,说是产自西河南的,竟然遭到拒绝,对方称他们老家的大米是被污染过的,怕吃了不健康。这让陈继东即尴尬又气愤。

我们老家的大米,怎么会有这样的口碑?从那时起,他就憋了一口气,要为老家的大米“正名”!

一生难忘农业情

陈继东有这样的理想,和他从事多年的农化服务工作有关。

1999年,陈继东从河北化工学院毕业,进入中阿化肥公司工作,第二年,成为一名销售人员。

从那时起,这个纯朴的农家子弟开始走上了农化服务的道路。化肥销售、技术推广、农业帮扶,一连十几年时间,他都奔走在全国各地,每日与农民打交道,为农产品把脉、护航,在或是肥沃的或是贫瘠的土地上,处处都留下了他的脚步。


这段经历,让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又与农民、土地紧紧联系在一起,多年以后,即使不再从事这个工作,可是他再难割舍这段情。

“我懂土地,我爱土地,我和他们一样,也是农民。”

陈继东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在农产品销售市场拼搏、奋斗,学了一身本领,又能乘着国家全力服务“三农”、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东风,把这一身本领又用于农业。

2013年,陈继东在村里包了二十亩地,开始了他生产优质大米的创业之路。

此后,他每年承包的土地都有所增加,从最初的二十亩涨至二百多亩,后来他与舅舅孙建英一起,成立了秦皇岛骊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由孙建英担任技术顾问。孙建英当时已经年近七旬,退休前是抚宁农业局种子公司经理,也是北方有名的农业专家。陈继东既请他把关,也向他学习。

陈继东与孙建英接受记者采访

他把在农化服务中学习的技术也用于种植中,包括土壤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等,又与秦皇岛市农业局土肥站、种子站、植保站、技术站保持联系,取得了他们的支持。

陈继东的梦想,是做“原种米”,让熟悉的味道重回到人们的餐桌上。

打造秦皇岛唯一的试验站

原种米的稻种是纯生态的,没有经过杂交,也是用来做各种品种试验的“母体”,这也就决定了陈继东承包的土地,都是试验田,是土壤上的试验室。

开发新品种,生长有地域特色的农作物,是这片“试验室”的主要工作,也是重现当年非杂交的“留守营大米”的重要手段。

最初,河北省水稻研究所提供了原种,让他们进行试验。试验很辛苦,所有的育苗、插秧、除草、施肥、拔秧都要他亲自完成,每天起早贪黑,长在土地上,更是常事。而最让人痛心的是,还要承受因试验失败而带来的经济上的损失。

种过水稻的人都知道,进行水稻品种试验、开发是十年磨一剑的事,有“前三年,中三年,后三年”之说,前三年是水稻生试试验,中三年是续事试验,后三年是生产试验,这九年的时光过去后,最后一年才能定名,普及种植推广。


在生试试验过程中,几乎年年都有遇见不顺利的时候,因为取种的不适合、肥料试用剂量的偏差等,土肥试验失败是家常便饭。仅2016一年,陈继东因为试验失败,就损伤了十几万元,最惨的是2018年,140亩的种苗全死了,这些损失累计达到40多万元。

但陈继东不怕失败,也不怕赔钱,他说:“失败是好事,因为试验的结果,就是要发现问题,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找到解决方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因为长期致力于水稻试验,他也赢得了当地农业部门的关注和支持。而由他所在农场出具的科研报告,得到了国家农业部的肯定。

2016年,国家农业部下发文件,在全国建立32个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冀东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的牌子随后竖在了陈继东的试验田里,这也是秦皇岛唯一一个国家级别的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


有了国家农业部门的支持,更多的原种米进入了试验田,陈继东的工作开始步入正轨,他担负起了为国家农业试验、开发新品种的任务。

除了223.45的水稻试验田亩,陈继东还承包了200亩的玉米试验田,60亩的小麦试验田,至今已经试验示范1000多个水稻品种、2万多个玉米品种和300多个小麦品种。

他还多次与全国的同行们交流、合作,进行引种试验和推广,最远的引种试验合作远到海南、新疆等地。


2018年,陈继东在北戴河新区成立了东奎家庭农场,推出以“西河南”为标志的原种米,这意味着,本地优质大米,已经开始正式走向市场。

2019年,响应秦皇岛农业部门要求,陈继东在试验田里进行了“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试验,并被列为秦皇岛市优质水稻品种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试验区。

除了推广新品种,陈继东还在西河南及周边的村落里,推广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的种植技术,以减少农民成本负担,降低农残,提高水稻质量。他相信通过使用新技术,开发新品种,不但能够实现农民土地上的绿色环保,增产增量,还能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水稻种植中,重返那个家家户户种植“留守营大米”的辉煌时代。

最近,陈继东又接到了一个好消息,他的东奎家庭农场,2019年通过了市级农业部门的支持,积极申报京津冀农业科技试范基地,并已经取得这一资质。

从农村到城市,又从城市到农村,陈继东的命运与土地息息相关,从未分离。炊烟,米香,清晨时田野氤氲的雾气,垄沟里一茬茬攀升的青色秧苗,这些,都让他的生活里充满了希望和憧憬。陈继东相信,只要土地还在,希望就在,他也一定会让秦皇岛人自己生产出来的优质品牌大米,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抚宁县西河南村是河北省唯一的朝鲜族聚居村
50年前从东北迁来14户人家而兴旺起来的西河南朝鲜族村,如今聚居着140多户、454名朝鲜族居民。这一带的土壤适合种稻,多年来他们就靠种水稻为生,一亩地能打500多公斤稻子。


目前,朝鲜族村有156 户513 人,其中152 户是纯朝鲜族家庭,4 户为朝汉、朝满通婚家庭。 现在,村里有四家私营玻璃加工厂、两家朝鲜族饭馆,另有个体台球厅、商店、运输户等。全村有农田1 111亩,其中水田1057亩、旱田54 亩,全部转包给临近的西河南村、水沿庄村等地农民。全村年纯收入人均3000 多元,在秦皇岛市的15 个民族村中,经济收入位居首位。 这么一个远离朝鲜族聚居地,70多年来处在汉族的包围之中,一个典型的语言文化孤岛的朝鲜族村,之所以完好地保留着朝鲜族语言文化,是与朝鲜族历来有本族内部通婚的习俗,从而保证了朝鲜族村民族成分的单一化绝对有关系。
50年前从东北迁来14户人家而兴旺起来的西河南朝鲜族村,如今聚居着140多户、454名朝鲜族居民。这一带的土壤适合种稻,多年来他们就靠种水稻为生,一亩地能打500多公斤稻子。这几年,渤海湾地区对外经贸合作发展很快,村里人的脑子渐渐开了窍:一个个既会讲汉语,又懂朝鲜语,为什么不走出去?于是,种惯水稻的村民走进一个又一个韩资企业,不少人打工去了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
  大年初一上午,金仙女、金云英妯娌俩有说有笑地为午饭忙碌着。金仙女说,丈夫年前刚从韩国坐飞机回来,金云英的丈夫也回到秦皇岛开发区的韩资企业相林皮革有限公司工作,辛苦了一年,过个团圆年,来年再加油干。
  从郑成洙白色的新房里飘出炸“千子”的香味儿,这是一种用豆腐皮包上肉馅儿炸制的食品,老郑说,过去春节做好多打糕,现在孩子们不愿吃了,我们也做汉族的吃食。60岁的郑成洙在韩国的水原市干了一年多的建筑工,刚刚“飞”回家,欢聚的喜悦弥漫在这个5口之家。谈到收入,他有所保留地笑着说,一个月能挣三四千块钱吧。他家去年盖了带车库的新房,院里4口盛大酱和泡菜的大缸旁停着一辆松花江牌面包车,朝鲜族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最近购买

留言咨询

正在加载留言数据...
      评论请先登录,或注册
      优惠券
      ×
      {{el.discountedPrice}}
      vip会员专享
      无门槛限制
      满{{el.fullAmount}}元使用
      截至{{el.fixedDate|date('yyyy-MM-dd HH:mm')}}
      领取之日{{el.expiredDays}}天内有效
      立即领取 已领取 已领完
      开通会员
      ×
      • 支付宝
      • 微信
      0
      相关推荐